“爱在右,同情在左,走在生命的两旁,随时撒种,随时开花……”30余年前,张恩珠将这句冰心老人的话抄录在日记本上,视为座右铭。而今已年届花甲的张恩珠仍矢志不渝地践约着爱的承诺。
张恩珠在三十年的从医生涯中,时刻用自己的心血来浇灌爱的种子,让它生根、发芽、鲜花盛开。
女青年赵双平,年仅28岁就患上了绒毛膜癌,被当地医生判了“死刑”,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安阳肿瘤医院。经诊断癌细胞已向肺、脑转移。化疗后出现胃肠反应,家属认为病情加重,一再要求出院。张恩珠出差回来听说后,立即去查看,看到病人病情的确十分严重。但她想到病人年仅28岁,家庭和孩子都不能没有她。若放病人回去,则必死无疑,世上又多一个破碎的家庭。于是,她再三作病人和家属的工作,“相信我,给我一定的时间,治好的希望还是有的,我们一定要争取这一线的希望”。她知道,绒癌一出现脑转移,生命危在旦夕,常会因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癌突然死亡,若是这样,将怎样对家属交待,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“作为医生,不能因为自己的名利见死不救。”爱心、同情心、责任心交织在一起,使张恩珠顾不得考虑那么多,病人终于留下了,她和同事们不分昼夜,多次会诊,采取各种有效措施,终于使病情得到控制。
郭四云,一位浆细胞肉瘤患者,丈夫去世多年,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。当她再次来到医院治疗时哭着说:“为治病家里背了不少债,本不想治了,可想想两个孩子离了娘该怎么过呢?”她的话刺痛了张恩珠的心。张恩珠一边安慰她,一边想办法为其治疗。为节省开支,张恩珠把这位病人接到自己家中吃住,在门诊治疗,可以省些住院费。这一住就是十几天。当郭四云结束治疗回家时,十分感动地说:“别人治病要给医生送钱送东西,我治病却让医生管吃管住,真是碰到好人了。”前年,郭四云专程从乡下来看张大夫,说自己两个孩子都已成家,一家人生活很好。看着她满面红光和结实的身体,张恩珠更体会到了爱心的价值:治好一个病人,不只是挽救一个人,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。
一位绒癌Ⅲ期双肺转移的患者王运娥,因长期生病,家境十分困难,本人对治疗也失去了信心。张恩珠了解到她交的住院费不多,唯恐她因没钱中断治疗,主动替她交了300元住院费,确保完成一个疗程。
从医30年,张恩珠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替病人交过多少钱。有人说她傻,她却说:“我这是自愿的,发自内心的,我并不图回报。”
1996年秋,患恶性葡萄胎的患者王美芹住进妇科,家里留下一个瘫痪的父亲和五岁的女儿,地里的秋庄稼急待收割,丈夫顾了这头丢那头。因营养跟不上,病人化疗反应很严重,并继发伪膜性肠炎,腹泻一日数十次。这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并发症。患者白细胞已降到一千以下,持续高烧,生命危在旦夕!
常规治疗,无效!特效药,价格昂贵用不起!
张恩珠一边带领全科人员伸出援助之手,照看病人、送饭送营养品,一边焦急地思索两全其美的对策。唯一有效而廉价的办法就是用大便灌肠!它是将健康人刚排出的大便用温热盐水稀释后,用纱布过滤,然后灌入病人大肠内。大热天采用这种办法,不要说去做,就是想一想也要呕吐!然而,为了病人,张恩珠顾不了这许多,她亲手为病人实施灌肠术。第一次灌肠后,病人大便停止了4个小时。四天的灌肠术,配合其它的治疗和护理,王美芹奇迹般地痊愈了。张恩珠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幸福的笑容。
张恩珠从医几十年,从不吃请,不收受病人任何礼品。许多病人慕名向她求医,有人送红包,有人送礼品,都被她一一谢绝。一位病人临出院偷偷在她家门口放了一箱饮料,张恩珠得知后,立即寄去50元钱。一位病人家属为请她主刀,硬塞给她一个“信封”,为不影响病人情绪,她暂时收下,手术后悄悄把这些钱记到病人帐单上。
如今,连任第八届、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恩珠仍马不停蹄,终日忙碌,无悔无怨地在爱的田园里“随时撒种”……